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项目获选2021公益项目

发布时间:2022-01-13 10:04:56

近日,《公益时报》发布公益项目特刊,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与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等公益项目,共同入选2021公益项目。


此次获选的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由基金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儿科医院的顶尖专家联合发起并实施。项目主要致力于儿童终末期肝病救助,以一线临床医生诊断为信源,以专业的医疗团队,搭建救助平台,为生命线上挣扎的终末期肝病患儿开通绿色医疗通道,及时解决治疗费用和医疗渠道等重大问题,让患儿的生命得以延续,重新恢复健康和快乐,从而保障儿童的生命权。此外,该项目以儿科领域专家为主导,建立了先进、完善的术后跟踪救助体系,进一步帮助孩子术后康复。截至目前,项目救助近170名终末期肝病患儿,涵盖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021年,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公益慈善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同时,由于新发的社会问题和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等,行业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等,作为优质的公益项目,以精准的项目定位、成熟的运作体系、专业的执行团队和严格的项目执行流程,在特定领域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

作为社会资源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具体手段,公益项目承担着政府、企业、捐赠人以及公益机构等各方期望,同时也汇集了上述各方优质资源和智慧。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获选,是社会各界对项目的肯定。

未来,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将进一步扩大救助范围,借鉴更多优质项目的经验,提高“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的整体水平,推动公益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公益时报》2021公益项目:


阿拉善SEE公益机构

“一亿棵梭梭”项目

多方参与,利国利民。联合政府部门、当地牧民、合作社、民间环保组织、企业家、公众,搭建多方参与平台,用十年时间改善当地生态环境,遏制荒漠化蔓延趋势,同时借助梭梭的衍生经济价值提升牧民生活水平。项目也带动了更多企业关注环保,引发全民网上种树热潮。

 

阿里巴巴

“公益宝贝”计划

聚沙成塔,细水长流。经过15年运作和不断升级,“公益宝贝”已成为消费者和商家参与公益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开创消费捐、交易捐公益模式,聚沙成塔式捐赠也让公益筹款走向全民时代。2021年项目全面升级,更聚焦帮助困境人群、增加更多商家公益专属标识、鼓励更多消费者分享公益项目。

 

北京慈弘慈善基金会

“乡村师生赋能计划”

发现痛点,精准施策。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教育缺失等问题,项目开发了一套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和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综合性课程,以培养乡村儿童社会情感技能的发展,聚焦乡村儿童发展核心素养,精准找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教师培训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

 

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

“溢彩千家”公益项目

公益赋能,稳步推进。通过分类精准捐助,以“赋能”和“扶贫”为实施模式,计划用10年时间资助1000家养老机构,构建助老敬老生态体系。在“输血式”资金设备资助、改善硬件设施、提升护理条件的基础上,逐步向“造血式”公益迈进,用公益力量探索养老事业新模式。

 

长江商学院

“社会创新与商业向善实践课程”

多方激励,商业向善。引导EMBA企业家学员用一年时间,结合自身业务设计并实践一个既能创造社会价值又能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向善项目。政府、企业及非政府组织等多方导师会进行指导、陪伴,激励学员持续推进项目。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家学员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开展商业向善行动。

 

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儿童主任)

纳入国策,开创格局。儿童主任发挥着连接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打通了基层未成年人成长和保护制度建设的“最后一公里”。10余年来,“儿童主任”已被纳入国家政策,队伍几乎遍布全国,成为基层儿童福利与保护服务的关键角色。

 

上海市岩华公益基金会

“儿童肝移植救助项目”

公益初心,专业运作。项目由基金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儿科医院的顶尖专家联合发起并实施。截至目前,项目救助近170名终末期肝病患儿,涵盖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汇聚星星之火,点亮慈善之光。


水滴公益基金会

“水滴乡村医务室”项目

关爱师生,双管齐下。项目通过在贫困山村学校建立医务室、组织学生和老师参加卫生培训、发放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宣传资料,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讲卫生重健康的好习惯,从而改善孩子们的健康状况。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享受到基础医疗服务,还可以提高老师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人身安全。

 

中国慈善联合会

“乡村振兴领头雁计划”

转换思路,学研结合。乡村振兴需要多方参与和设计。学术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瞄准返乡创业青年、复员转业军人、扎根基层的村官及合作社带头人等重点人群,意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骨干,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扶贫基金会

“以工代赈”项目

因时而动,对症下药。2021年7月,罕见持续暴雨使河南多地受灾严重。洪水退后,大量外出务工村民从各地赶回家乡开展修复自救,失去务工收入,面临因灾返贫。中国扶贫基金会紧急启动“重振家园行动——灾后以工代赈家园清理项目”,通过补助的方式缓解灾后误工、没有收入的困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博爱校医室”项目

发展教育,健康先行。项目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起实施,通过校医室援建、校医培训、开展校园健康教育活动,协助政府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校园医疗卫生条件,提升青少年儿童健康素养,推进健康、和谐、平安校园建设。

 

中华慈善总会

“善济病困工程·村居公益人”项目

科技赋能,强强联合。项目旨在充分发挥基层村居干部在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中的公益职能,以科技赋能大病患者援助工作,由“善济病困工程”发起并认定,北京微爱公益基金会联合“村居通”平台具体实施。依托自身优势,“村居公益人”架起了慈善组织与困难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